作为大学生,我为什么不考研要跨考CPA

gong2022 2022-09-25 06:44:08 0

摘要:  ??2018年高考报志愿,家里实在给不了多么可行的实际意见,所以我自己一点点研究。当时的思想算是跳出周围人的思考模式,直接站在大学的立场去看待选专业的问题。所以当时一根筋选...



??2018年高考报志愿,家里实在给不了多么可行的实际意见,所以我自己一点点研究。当时的思想算是跳出周围人的思考模式,直接站在大学的立场去看待选专业的问题。所以当时一根筋选择了去某大学的机械学院。现在,这篇文章我选择站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对立面来写。杠精就不用往下看了,省地刺激你那敏感的神经,你说的都对。

自从上了大学一直在纠结是工作还是考研,说实话,当时我就觉得绝大多数大学的本科教育依然是和高中类似,算是通识教育。大一大二我也在不断研究,寻找各种证据去证明,只会面对书本的学生最终还要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上大学两年时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学生找工作难但是企业需要人的缺口非常大,大概问题就是这么多年我们都成了小麦成了水稻,但是企业吃饱饭足够了它需要鲜花去升格。对于本科阶段来说考研和工作是两种发展路径,不同的人选择这两条发展路径的出发点是什么可能很多人连自己都不清楚,因为周围都在“鼓吹”同一件事,你不得不相信并且不得不被推着走。别人我不清楚,我想以事实经历去证明我的观点:

·站在学历角度看工作:

首先是大学生考研究竟是为什么,也就是考研的目的,很多人会说刷一下第一学历在就业上更有优势一些。那么当大多数人都是研究生为第一学历的时候你的学历优势在哪呢?要进一步考博士吗?此时大多数人的目的已经变相发生了改变了,工作变成了上学,比的是谁上学时间长。实际上你要的是工作,不是所谓的看起来很棒的学历,更不是所谓的光环。

就个人在事务所实习一个月来讲,研究生一天补助也就比本科生多10块钱,我也承认研究生确实会在刚开始受到青睐。实习的时候我也问过工作很多年的人,他们给我的反馈是,学历只是敲门砖,达到门槛儿就行了。无论学历怎么样,具体的收入水平绝大部分要依靠自身的工作能力,即使学历很棒也需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也需要不断地学习。真正进入了工作状态以后,学历优势就会被极大的缩减,很多人要面对自己的高学历和现实待遇之间的差距。

·站在工作的角度看学历:

因为几乎所有人的最终归宿一定是工作,哪怕是做科研也是工作的一种。基于这个前提,就可以说我们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获得一份相对高质量的工作,就包括刷学历。提升学历作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的行为无可厚非,矮子里面拔将军,结果还是在同一位面在竞争。但是社会发展真的需要那么多高学历的人吗?肯定不是的,社会工作和学校学习本身并不冲突,但是需要的个人综合素养是截然不同的!能学书本知识不一定能做好基础工作,能去图书馆翻遍资料不一定能搞定某位领导,能考试拿高分脱颖而出不一定能大多数工作都出彩。工作其实是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的,但是因为内卷,加剧了某些方面的竞争。如果跳出学校的固有圈站在工作的角度看,社会更需要能做事情的人,做书本的文化知识交给天才更合适。就个人实习一个月来说,每个人都需要从基础工作一点点做起,但是工作一定时间就会出现三六九等。很快,一个月足够了,这就是体现的工作能力但不等同于学习能力!

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为什么面临就业难,就是因为不了解社会的需求是什么。就好比医生跟你说,你要多补充钙,结果你去晒太阳!有用吗?有点用,但是指标不治本,因为你缺钙是挑食引起的,你可能压根不知道但是你的某个远房亲戚知道也不可能跟医生说。

·站在家庭的角度看考研还是工作:

思考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无外乎这几个方面:一是家里的经济收入与父母即将到来的“老年期”;二是古有三十而立,那时平均寿命45岁,到现在算是四十而立吧;三是自我角色身份的快速转换,家庭的责任事业的发展随时会迅速拍过来。有人说,这个和我选择考研有什么关系呢?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同,我觉得这个是最不应该说出来的话!作为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能力的成年人,做事情还是只顾着自己?!中产家庭及以上可以稍微任性一点,因为对中产全世界也没有太好的标准,可以几乎用一句话代替。等你确定,你的后代不会因为学历、工作等身外因素而降低家庭的生活质量的时候,恭喜你在中产阶级站稳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大家一定听过。我为什么坚定的选择了工作?因为整个大家族我父母的上一辈平均的死亡年龄是六十几,基本都是病逝。我见过的因病致贫的家庭更是比比皆是!我的工作稳定会让父母加速退居二线颐养天年的节奏,这样就是在为未来面对亲属重大疾病拖时间!简单解释就是,父母透支身体来换取支持我的事业,这样他们自己的身体出大问题的风险就会升高。有人要说,读个研三年而已,至于考虑那么远吗?我觉得至于,因为一般身体出现重大疾病都是在六十岁,我们的父母年轻点算也要五十了吧?是让父母操劳三年还是提前让他们退居二线更划算呢?

其次,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更渴望实现自身价值。但是,年龄在市场中也是被考虑的标准之一。三年的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情呢?在一个相对满意的行业做三年,垂直度保持的好时刻保持学习的话我相信在行业内一定有一席之地。以审计行业举例,拿到cpa证书,加上三年工作经验,有机会带IPO的话,我不相信还不如一个刚出校门的只有一个研究生学历的学生。我和一位行业大佬聊过,他曾经就做到过不到2年可以带队做大项目。

再次,就此次实习的经历而言。比如说;我看到了太多实习生还是在学生的状态,而有位大哥在实习几天左右的时候已经进入工作的状态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社恐,大哥面对任何人都可以侃侃而谈,有的人就是面对自己相对熟悉的人还可以攀谈几句,但是对陌生人就展现不出一丝“气场”。在大学里整个问题也算是非常普遍了吧,相信更多的人面对陌生人的选择是躲避。早进入工作就会早改变,对于自己发展有利无害。

简单来说就是在学校里面待的时间越长越不和社会环境接触就会越不了解也就越抵触工作,这是一个扎心的事实,我和周围好多同学聊过,多多少少都有工作恐惧症。为什么?就是因为这十几年所受的教育没有塑造其自我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以上观点才可以谈我为什么跨考cpa而不是跨专业考研达到换从事行业的目的。

·为什么是选择了财会领域?

首先说自己的大学专业—机械,这是一个相对老而且异常庞大的专业。对应届生这个行业算是很友好了,有一个就业岗位基本不会是太大问题。至于未来的发展路径,你可能会在若干年后拥有自己的独家专利,可以带来一定的收益;也可能某天因为师从某位重量级人物或者在某个团队,突然就突破了关键技术,然后以自己突出的贡献接受国家和人民的奖励;也可能在一个小厂安心的积累动手加工的能力,然后被命运眷顾入选大国工匠自此飞黄腾达;也可以继续深造,做一个大学老师也不错……但是你确定你这一辈子能接触到那种很难突破的尖端技术吗?你确定大国工匠就一定能选上?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大国工匠有几个人呢?

客观来说,中国这个情况对机械行业不是很友好。人才的成长周期太长了!想要相对好的薪资待遇没有十年八年是熬不出来的。说实话,讲那些要把自身命运投入到振兴祖国制造业中的人,这类人真的很伟大,因为他可能牺牲了未来家庭的生活条件,可能要面对一辈子勤勤恳恳却攒不下积蓄;甚至有可能他要面对父母的医疗费账单孩子上学的账单的时候巨大的精神压力!因为据我们学校教务处统计,毕业2-3年的学生平均月收入还到不了5000,大多数人还在某个厂的一线为了厂长的生活质量在辛苦奋斗。国家提倡制造业转型成为智造业,但是对于根深蒂固的出了名的传统行业革新的速度是近几年最慢的,远远满足不了当代年轻人的需求。所以,但凡看到那些嘴里喊着振兴制造业,身体在制造业这条路上一步一个血脚印的人我都会肃然起敬。杠精请绕行,你说的都对。可以换个角度想,为什么机械这么大个专业,制造业的需求还是满足不了,多了不说,懂得都懂。

众所周知,中国千百年来最传统保守的思想就是论资排辈,不得不承认直到现在这种思想仍然大范围存在。所以,对于机械这种相对传统的行业,大多数的从业者大概率也会经历一个老带新的过程。这样就特别类似于教育工作者,和我的老师也聊过这个,他说在这工作的老师教学质量都是很棒的,但是晋升的机会就那么几个,比他资历老的等着升职的多的是。所以还是懂得都懂吧,真正的好企业肯定是存在的,真正有人品、专业技能过硬的“老师傅”也是肯定会有的。换个角度想,媒体自然歌颂这种品行兼优的,但是如果面对大多数人在信奉论资排辈的时候,试问哪个年轻小辈敢赌上自己的前程挑战这种风气?懂得都懂,我相信哪里都会有奇迹,但是我不相信奇迹在我这里出现所以我必须要留足底牌。

其次,再说财会专业。

当今世界的企业家,有三分之二的出身就是财务!退一步讲,cpa证书的价值在业内是公认的金证。企业面向有经验的cpa持证者开放的大多数也是管理岗,即使是执业持证者在事务所的待遇也是相当优厚。就实习一个月吧,听经理们聊天,cpa持证的话一天大概收益700-800,如果经验丰富,那很可能就是1000+。不靠运气,不靠人情,能有这种收益也是相当可观了吧。同样耗费十年的时间,就我亲眼见过的十年工作经验加上cpa持证实现财务自由就不是多大问题了。

站在老板的角度来说,我合伙创业,用技术入股,但是我不懂财务,也不懂资本运作。这种情况是不是有极大的可能被人忽悠?也有极大的可能被公司的CFO独揽大权?所以说,要是可以接受员工的无理要求可以承受随时被人卡脖子的风险的话就可以忽略这一条了。

其中一条发展路径用事实说,每个公司都要考虑成本,所以对于财务、会计一类没有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一定会能省就省。这就会导致有财务人员工作不合理的地方出现,公司也能承受这种风险。但是,一旦这家公司进入上市三年倒计时,就一定要请有足够经验足够能力足够专业的财务做cfo或者相当有实权的财务高管(有可能不惜血本),目的是补个各种的漏洞,修改以前各种财务处理不到位的地方不合理的地方。这个机会就是给专业能力很强的人准备的,


人情所占的比重会极大缩水,因为除非关系很硬专业能力也是业内的高手。

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独立思考。选择事务所执业的话,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可以发现问题的能力。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乙方,肯定免不了和甲方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访谈,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语言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准确抓住对方的逻辑,并进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了解,同时还不能伤了和气。

站在通用性的角度来说,机械类的工作行业壁垒还是很高的。机械是出了名的大杂烩专业,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在深度上就逊色不少。一旦要跳槽换岗,就意味着先前岗位积累的经验会缩水。如果一开始做的是自动化类机械,后面想转医疗机械、土木类的机械基本就要从头来了吧?财会类的工作基本是相通的,就审计而言,基本可以接触到各种行业的财务会计,也就必须精通会计知识,还要能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并提出建议。所以,一个好的审计从业者基本可以在财务、会计、咨询等方向的岗位直接上手工作,反之也是一样。

总的来说,实习一个月的经历让我更坚定地选择向着这个方向发展。抛开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平时的事务所的工作也是很有意思的,就是逻辑思维的叠加。周围的同事我也很喜欢,我很享受那种一个团队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的感觉,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具体的可以参考我的实习月报,里面有我对这个工作的体会。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