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太湖学院2022年度典型人物候选人展示 智能装备工程学院——冯鲜

gong2022 2022-11-27 08:43:18 0

摘要:  ??冯鲜,女,硕士,副教授,中共党员,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环保机械和农业机械,模具CAD/CAM。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50余项,其中...



??冯鲜,女,硕士,副教授,中共党员,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环保机械和农业机械,模具CAD/CAM。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主持及参与校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横向项目3项。2021年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1项;2021年负责的《材料力学》获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编写教材5部,其中主编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部,参编1部;2019年主持江苏省

材料力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021年获无锡市机械行业青年科技创新能手称号;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获得讲课比赛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

2021年评为无锡市2020年度机械行业青年科技创新能手;

2020 获无锡市科协2019年软课题三等奖;

2019 获无锡太湖学院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2019 评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019 评为“优秀教职工”;

2018 获2017年度软科学优秀研究课题二等奖;

2018 评为“无锡太湖学院合格评估工作先进个人”;

2017 获无锡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

2017 获无锡太湖学院 “讲提升”暨教学竞赛活动一等奖;

2017 评为 “无锡太湖学院先进教师”;

2016获无锡太湖学院“我最受欢迎的青年教师称号”;

2016年评为无锡太湖学院 “骨干教师”;

2016 获“第八届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材料力学》本科组”一等奖;

2014 获“第七届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 二等奖;

2010 获无锡太湖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冯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工作热情饱满,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思想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坚定,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为人正直,做事干练,不计较个人得失,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作为教师,细致周到,用心与学生沟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自愿辅导考研学生,介绍学生优质就业,业务能力强,学生满意度位列全校前列,多次位列学院第一。

一、有思想、乐奉献

作为智能装备工程学院的骨干教师,本人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和文化修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作。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与学生亦师亦友,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一名学生们爱戴的老师。多次指导学生比赛,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申请使用新型专利,目前已申请20余项。

担任机械工程系系主任期间,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求真务实的工作姿态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完成学院、系部交办的各项任务以及各项工作目标。协助学院进行新工科大楼实验室的搬迁与新建,参与建成无锡太湖学院罗克韦尔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和机械工程专业各课程实验室,包括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机电创新综合实验室等,并和土木专业合建力学实验室。201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合格教学评估过程中,本人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得到了院系领导的肯定,被评为无锡太湖学院合格评估工作先进个人。

在学院“师徒制”的指导下,本人认真负责的培养青年教师,培养的两名青年教师已从整体上得到了提高,完全适应了常规教学工作,思想素质、业务能力、行为规范等方面基本上达到了教师教学要求。

二、立足本职、认真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的分析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针对授课对象的学情和学风,客观的分析学生,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分方法,将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相结合,将创新意识引入课程,很好的结合课程思政。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并认真向老教师请教,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特点,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课上,尽力做到思路清晰,论证严谨,条理清楚,突出重点、难点,板书清楚,注意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反应,合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实际的实际工作经验,使学生对所学技术的应用有全新的认识和掌握。课后,辅导答疑主动耐心,每次课后布置作业,难易适度,分量适当,认真批改,并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做讲解。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如课程设计、“3+1”实训、毕业设计等。在整个过程中,尽心尽力地将前几年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更清楚地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使用的,为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做了衔接。

参与机械工程专业2016年培养方案的改革,重构课程体系,逐步实现模块化教学,变“知识输入”为“能力输出”,以学科知识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以专业能力为导向“模块化教学体系”转变。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避免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重复性。完善和规范第二课堂,成立机电学院已智创协会和3D空间,通过协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并有了一定的成果。

三、勇于探索、科技创新

1. 教学方面

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研究项目申报,2021年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1项;2021年负责的《材料力学》获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编写教材5本,主编的《材料力学》教材获批2020年江苏省重点教材建设;《材料力学》获江苏高校2018-2019年省材料力学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项目;获得讲课比赛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主持并完成市级教改项目《中国制造2025进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参与教改项目《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 CAD/CAM 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结合自身学校特点,从培养目标为“应用型工程师”、培养对象为本三学生等方面考虑,在培养计划中更加倾向于适应企业需求,加强学生绘图能力。以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以工作为导向的创新实践理念、方法去指导 CAD/CAM 课程改革和教学的具体实施,紧紧围绕学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落实到课程教学中,提升职业能力。将“校与企、教与研、做与学”融合、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融合。校企共同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归纳整理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提炼出典型工作和典型案例,按工作的任务和能力进行分解,层层递进地排序,构建以职业素质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内涵,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在“教中研、研中教”,全程实施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同学在“做中学、学中做”、“讲练结合”。利用校企合作,在课程后期由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一部分项目的教学工作;探索与行业标准相衔接、与职业证书认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经过相关的课程实践提高能力的同时,能获得行业所认可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认证。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大大提高了作图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2017年发表论文《基于CDIO理念的民办高校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方案探索》。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产教融合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基地;以提升学生整体能力为目标的CAD/CAM/CAE课程体系改革

2. 科研方面

积极申报各项科研项目,完成市厅级以上项目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教材5部,申请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完成校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积极与企业合作,完成项目3项;2021年评为无锡市2020年度机械行业青年科技创新能手;2019 评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获2019年度软科学优秀研究课题三等奖;获得2017年度软科学优秀研究课题二等奖;获无锡市第十届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优胜奖;获得无锡市2017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2019 列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为解决无锡阳山水蜜桃采摘问题,2016年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水蜜桃采摘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2017年申报市级项目《基于机器视觉的水蜜桃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机械原理中连杆机构的相关理论知识与理论力学中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理论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应用型教学内容的典型教学案例,把该机构原理与力学模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把力学与机械原理知识内容贯通在一起,同时使学生对机械设计创新设计有更深刻的体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力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利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8年,与引未激光技术(昆山)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江苏高等学校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型激光微细打孔、切割机理及应用研究》,利用激光微加工能量密度高、焦斑半径小、加工精度高等特点,结合现代数控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开发出一种高端装备——小型激光微细加工数控机床,实现对多种材料进行微细打孔切割修补。

四、不断进取、提升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从事的专业领域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变革,掌握的知识满足不了以后的工作需要,所以本人十分注重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平时利用空余的时间经常翻阅有关技术方面的杂志、书籍,从中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积极提升自己的教研和科研能力。

2016年5月年参加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江苏省青年教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训;2016年7月,参加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承办的《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培训;2017年参加IWAMA 2017举办的7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会议,并发表论文《Design of Pin-point Gate Injection Mould for Shells of Earplugs》。2018年,参加合肥学院承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2019年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在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举办的本科院校高

端人才“爱国、奋斗、奉献”专题研修班培训;2020年参加了 “2020课程开发与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师资培训班”的课程培训和项目训练;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参加第三期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金课”建设专题网络培训;2020年参加“江苏省本科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应用专题研修班(第二期)”,均获得较好的成绩,个人的教研和科研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无锡太湖学院·新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