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庆研究”背后三代人的回忆【大庆读本·民生】

gong2022 2022-11-03 01:43:45 0

摘要:  ??——糖尿病“大庆研究”背后三代人的回忆

“大庆研究”三代人(从左至右依次为李光伟、胡英华、王金平)。

“大庆研究”,向全世界讲述了糖尿病前期的危害与糖尿病预防的中国...



??——糖尿病“大庆研究”背后三代人的回忆

“大庆研究”三代人(从左至右依次为李光伟、胡英华、王金平)。

“大庆研究”,向全世界讲述了糖尿病前期的危害与糖尿病预防的中国经验,成为世界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高峰。

然而,这项研究不是坐在实验室里研究标本与试剂,而是去调查干预行走的大活人。简洁明了的研究结论背后,是3代人长达30年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在这背后都发生了哪些故事?

■连线·北京

“潘孝仁教授做了个对人类来说伟大的决定”

溯时间之流而上,想去了解“大庆研究”的故事,我们必须要循着李光伟、胡英华教授和王金平医生三代人的足迹。

上世纪 80 年代,糖尿病是否可以预防,全世界都没有答案。1986年,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原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潘孝仁教授和美国的 Peter Bennett 教授以及大庆市第一医院(现油田总医院)心血管病专家胡英华院长,共同发起“大庆研究”。潘孝仁教授去世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主任李光伟担起了“大庆研究”负责人的重任。

“那段记忆太深刻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很敬佩,也很想念我的恩师——潘孝仁老师,他做了一个对人类来说伟大的决定。”回忆起那段时光,李光伟教授的声音有些激动。

当时要对 110660 人进行糖尿病筛查。为了节约资金,我们在实验设计上做了优化:先做只花几分钱的尿糖测试,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再做花几元钱的餐后血糖。每两年一次,我们要去大庆研究现场工作,每次都要呆上两三个月。有时候买不到火车坐票,只能买站

票。站累了,就把报纸铺在两节车厢的对接处坐着,一坐就是 21 个小时。当时已经年近半百的潘教授也是这样和大家在一起。

在大庆的日子,李光伟教授一行住在四人一间的小招待所里,床单都是粗糙的白花旗布做的,吃饭就在医院食堂。让李光伟教授怀念的是胡英华教授家里的饭菜。

到了周末,胡英华院长就请我们到家里改善一下伙食。现在想起来那段日子很苦,也很有意思。

1992年,“大庆研究”第一阶段6年随访告一段落。为保证采集到的样本检测数据万无一失,样本需要运回北京。

当时没有冷链运输,我们就把样本放入装有冰块、干冰的箱子里打包。胡英华院长帮着联系列车长帮忙,把几个大纸箱子安置在车厢连接处运回北京的实验室。

李光伟教授一再说,如果没有胡英华院长,不会有“大庆研究”。如果没有王金平医生,也不会有“大庆研究”20 年、23 年和 30 年三个重要阶段的研究成果,这是三代人努力的结果。

■会战·空前

94岁老院长终生难忘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不是费尽心思解读国外学者令人困惑的鸿篇巨著,而是轻松地庆祝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研究——大庆糖尿病研究创始人胡英华教授90岁寿辰。英国剑桥大学的专家称赞我们的研究成果是世界糖尿病预防领域‘一个真正的突破’,它让大庆这座英雄的城市不仅因盛产石油,还因糖尿病预防研究闻名……”

这是 2015 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李光伟教授送给胡英华教授90岁寿辰的礼物——一本相册扉页上写的赠言。这本相册里收藏着“大庆研究”留下的珍贵照片。

11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胡英华教授家里,见到了 94 岁的胡英华教授。

当时我去北京开会,一听是预防糖尿病的研究,不打针不吃药,对大庆人有好处,就答应了。那时候大庆还会战呢,有28万多成年人,这项研究要筛查 11 万多人,我一个人不行啊!我就去市政府、石油管理局、石化公司找领导。领导一听,这是好事,大力支持。

胡英华教授穿着红色毛衣缓步从卧室走到客厅,满头银丝,阳光下仍容光焕发,精神矍铄。提起“大庆研究”,他拿出了李光伟教授送他的相册,开启了回忆之门。

项目启动时在采油六厂开了一次动员大会,那场面可大了。主管医疗卫生的副市长、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市卫生局局长都来了,还有石化公司的领导,负责医疗的行政区区长,七个油田采油厂厂长、矿长,钻井、钻技、物探、试采、油建、运输公司的经理、大队长,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设计院,供水、供电、通讯公司的经理,市级、区级医院院长,厂矿职工医院院长,各级医院、厂矿卫生所抽调的负责普查的医务人员……一共500多人参会。

记者无法想象,当时的动员大会场面有多么壮观,以至于在胡英华教授脑中刻下如此深的烙印。一项医疗研究,牵动一座城,开了一次堪称“会战”的启动大会,这不是哪座城市都可以做到的!当时从领导到基层的医生,都力挺胡英华教授,认为他在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筛查,确定受试者,分组,干预管理,随访……虽然当时已经年过六旬,可是胡英华教授仍然事必躬亲,注重研究的每一个细节。

最难的是随访,有的人不好找。当时有个患者,退休后在离体检中心100 多公里远的乡下养牛种地。好不容易联系上,可是患者不愿意来体检,也拒绝家访,我们就带着仪器去家里找他。

胡英华教授说的是 2006 年“大庆研究”第二阶段——20年的随访。当时已经是 10 月中旬,有个受试者不配合,已经 80 岁的胡英华教授便和随访小组一起驱车前往。当天雨夹雪,乡村路泥泞湿滑,车子陷在了泥里,怎么也推不出来。他就和随访小组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好长一段路,找到患者家,最终说服患者采血、留尿,做了相关检查。

患者认识我啊,看我们一身泥,当场表态以后配合检查。在30年随访时,他接到通知就来了,怕我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再去找他。

胡英华教授的女儿说,父亲 87岁才不出门诊,真正退休在家。即使在家,有时也有老患者找上门来。

1992 年,胡英华曾因“大庆研究”获国务院科技津贴奖。在胡英华教授家里,这一生获得的荣誉证书装满了半个书柜,但是他最爱不释手的却是今年国庆节时获得的一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他把它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拿起它时,笑得像个孩子。

多年前胡英华家访时留下的照片。

■坚守·寻找

最难莫过于寻找过世的受试者信息

“我知道这项研究很重要,我知道研究收集的资料是保密的,我决不会向任何与本研究无关的人提供任何本研究资料,我也不允许任何非本研究负责人接触本研究的资料……”这是“大庆研究”人员入职时的誓词,大庆市第一医院(现油田总医院心内科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主任)医生王金平至今记忆犹新。“大庆研究”历经30年,从创始人潘孝仁、胡英华教授,到李光伟教授,到王金平这一代,整整三代人。

1989 年,我大学刚毕业,加入到研究团队。从项目管理助理到大庆两个行政区患者管理负责人,直到有一天,胡英华教授把我叫到面前,让我担任“大庆研究”20 年、23 年和 30 年长期随访研究现场调查总指挥,我从没有哪一刻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那么重。坚守研究这么多年,我知道结果有多重要。

10 月 23 日 15 时许,在油田总医院门诊心内科专家诊室,记者见到了王金平,今年 54 岁的她梳着短发,微笑着,透出女学者的亲和力。在“大庆研究”后期随访中,她是团队中一面旗帜,告诉患者:“大庆研究”还在,医生一如既往地等着你们。

王金平(左)与患者情如姐妹。

启动30年随访时,受试者平均年龄已达75岁,也就是接近了平均期望寿命。我判断患者住院比例会增加,为了找到他们,在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协调下,从 2015年 11 月 24 日开始,我们用了一年半时间,组织调回了大小26家医院的患者病历,对所有受试者的住院情况进行了地毯式筛查,把住院信息都摘录下来。那段时间,睁眼、闭眼,眼前都是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病历。

“大庆研究”30 年随访,除了 1986 年确诊的 577 名糖耐量低减人群,还有新诊断的糖尿病人群 630 人以及匹配的正常对照人群 519 人,共 1726 人。到 2016 年12 月 31 日共有 789 人在世,566 人到医院进行了体检,152 人需要研究人员家访,71 人离开大庆在外地。那一段时间,“寻找”成了以王金平为首的随访人员的生活主题。

吴女士是和我关系非常好的一位患者,我们曾一起参加了1996年的“糖尿病强化治疗学习班”。我是受训医生,她是接受强化治疗的患者。20年随访时,她在我院接受的体检,但在30年随访时,我却找不

到她了。我调取了她在大庆各个医院的住院病历,都未显示她的死亡信息。她的丈夫去世了,我们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她女儿在秦皇岛的工作单位,但对方却拒绝把电话告诉我们,怀疑我们是骗子。最后李光伟教授请秦皇岛医院的同仁帮助,才确定吴女士已经去世。

王金平说,“大庆研究”最困难的莫过于寻找已经过世的受试者信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受试者离职、退休、迁居,甚至是死亡。他们只能去退休办、居委会、公安局、火葬场等地四处寻找线索,辗转于楼头、小区广场、田间地头,每天抽丝剥茧,堪比侦探。对移居外地的,他们通过电话和视频访视;对于卧床或拒绝来医院体检的,他们就去家里;对过世的,他们几经周折找到知情人,采集生前情况,甚至去火葬场查询死亡信息。

现在信息比以前发达了,找人却更难了,因为很多人都害怕电话诈骗。这次随访,我们也再次见证了糖尿病的危害,有的随访者因为并发症双腿截肢,有的已经失明……

在王金平的书柜里,有厚厚的一摞工作日志,记录着受试者每次访视、体检等情况。鲜有人知,她积劳成疾,在做过一次大手术后,仍坚持研究。“大庆研究”不是靠几个人能成功的,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很努力,最功不可没的要属基层监测员。比如当时运输公司中心卫生所的监测员庞成言,他负责 19 个糖耐量低减者的运动干预。由于职工经常跑长途,几天才能回家一次,他就骑着自行车,利用休息时间到受试者家里指导。在 1992 年生活方式干预结束时,他管理的 13 例受试者血糖都转为了正常,3 例仍保持糖耐量低减状态,仅有两例恶化为糖尿病。像庞成言这样的监测员,有 70 多人。

随着“大庆研究”30年随访告一段落,王金平的这些回忆将和资料一起被封存,成为她及“大庆研究”所有参与者最弥足珍贵的记忆。

然而,医学研究“前路漫漫”,这并不是终点……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王金平(左一)与从深圳回来体检的受试者合影。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