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云课堂” │ 这些研究生精品课程,真香

gong2022 2022-10-01 14:43:10 0

摘要:  ??聚无阻隔,音传千里。

自3月2日开启线上授课以来,我音“云课堂”已上线3个多月。

从时空的转换——教室到网络、教学形式的变化——线下到线上,到学习方式的改变——集中学...



??聚无阻隔,音传千里。

自3月2日开启线上授课以来,我音“云课堂”已上线3个多月。

从时空的转换——教室到网络、教学形式的变化——线下到线上,到学习方式的改变——集中学习到自主学习,无论哪一方面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课程从线下到线上,变的是授课形式,不变的是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和学生们上课的热情,也正是这顺势而生的特殊授课形式,使跨国际、跨时差上课成为可能,国际交流也更为便捷,使同学们足不出户,便能“云端相聚”。

线上课程进入尾声,

你是否感到意犹未尽?

小音通过多种方式

搜集教学成果、典型案例,

精选出一批优秀研究生课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们的线上风采吧!

实践类课程

俞丽拿教授

《小提琴独奏》

“大咖一对一,精准度要求更高”

《小提琴独奏》是俞丽拿教授为上音研究生开设的实践类专业主课课程。自线下转为线上,演奏专业课如何保证音质成为一大难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在课程的硬件选择上,采用独立ASIO声卡+麦克风,或直插移动麦克风的方式提升收音音质,综合选取了声音尽可能最好,音画尽可能同步,丢包率与延迟尽可能低,且跨平台的腾讯云TRTC与Skype作为主力软件。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网课如录音一般的特殊性,对于平素在大教室内无法敏锐辨别的小问题,可以得到更加清晰的反馈,对于学生的技术准确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俞老师年事已高,线上授课的方式给了她足不出户就能远程指导的契机。课程均为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俞老师以她专业的精神和态度保证了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虽然坚信舞台艺术终究属于舞台,仍感谢科技发展所给予的更多可能性。

「 课堂互动进行时 」

《音乐教学法课堂理论与实践》

“模拟课堂,催化线上能动性”

《音乐教学法课堂理论与实践》是陈蓉老师为上音研究生开设的实践类专业必修课程。本门课程构建了音乐教学法相关理论框架,同时强调了教学过程中教学法思维的运用,加强了学生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认识理解,提高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主要围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进行,同时也拓展了一部分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陈蓉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来自瑞士、德国等国家音乐教学法专业课程的教学实录,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陈蓉老师采取“模拟课堂”的方式:设置一个课程情境或者是某一个课程目标,请同学们自己设计课程环节并进行具体描述。这样的方式让所有同学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通过网络的连接拉近距离,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陈蓉老师对每一位同学的想法做出了耐心引导和认真点评,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反馈。

「 课堂互动进行时 」

张巍教授

《作曲理论和声》

“问题导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作曲理论和声》是张巍教授专为上音作曲理论方向硕士开设的理论类专业主课课程。在课堂上,英文文献阅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采用“问题导学”的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线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探讨与交流。

同时,同学们精心准备并参与学术专题汇报,感受成为课堂主人的深刻体验,通过在“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用心思考,提出学术问题,积极交换学术建议。课堂充分发挥了导师的引领作用和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在强化学术理性思维、培养学术问题意识的前提


下,提高课堂效率、保证专业课的质量,营造了浓厚的课堂学术氛围,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 课堂互动进行时 」

《实地考察与音乐民族志写作》

“虚拟考察,理论结合实践展开”

《实地考察与音乐民族志写作》是由萧梅教授为研究生开设的理论类专业选修课程之一。课程围绕音乐人类学学科中的“实地考察”与“音乐民族志”两大内容展开。主要参与方式是在课前阅读相关文献,课上对内容进行汇报并就其中相关议题展开讨论。主要内容包括“实地考察与音乐民族志写作课程概述”“长程与短程田野作业的辩证讨论”“虚拟田野的相关讨论”“城市音乐研究”“仪式音乐研究”“田野考察与音乐民族志理论实践”。

此外,课程还邀请到刘桂腾教授讲述有关“音乐音响及影像的记录方法”。除理论的学习外,还涉及到音乐民族志细节描写的写作实践,以及围绕“疫情与音乐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虚拟田野的考察实践等。

「 课堂互动进行时 」

《调性音乐理论与分析》

“创新尝试,理论学习助力演奏实践”

《调性音乐理论与分析》是孙剑副研究员为研究生开设的一门理论类专业选修课程。孙老师因为疫情的原因而滞留武汉无法返沪,但他身处疫区却仍心系研究生们,在疫情中心依然如期开课。短短八周的远程集中授课,从乐段、句法关系到小步舞曲再到奏鸣曲式,时期跨越巴洛克至浪漫,内容紧凑丰富,形式上不再局限于指定曲目分析,而更多地加入研讨。

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演奏学习当中这一问题,课程中做出了很多创新和尝试。一、曲目分析,课程将指定曲目分析与自选曲目分析两者相融合,鼓励表演专业的学生根据上课所学要点自行选择。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利于第一时间将理论分析运用于实践演奏当中;二、课程加入了一些研讨会的形式,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堂汇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推进同学之间的讨论和想法互享。三、考试形式——同时结合演奏和理论分析的汇报,很好地将实践与理论这两方面相融合。

「 课堂互动进行时 」

陈彬彬副教授

《英语(博士)》

“因地制宜,根据


专业定制内容”

《英语(博士)》是为博士生开设的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它打破依靠教材教学的传统模式,根据学生所属的不同专业领域统筹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该课程本学期线上教学的突出特色有:1、广泛有效的互动交流与以学生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听写与阅读学习模块,师生通过语音与会议室“聊天”对话框进行交流,用英语讨论作曲家的某个作品与创作技法,或是趣味“抢答”。在老师的细致讲解和情感鼓励下,同学们的听读、书写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2、“翻转课堂”式专题汇报模块,三四人成组自由选择中西方音乐领域从早期到现当代的各类主题内容进行演讲陈述,其他小组同学聆听且做出评价,老师再结合有效的英语演讲策略进行深度点评,使学生的口语、思维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氛围颇为活跃。

「 课堂互动进行时 」

一次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云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为载体,打破时间、空间壁垒,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方式道路上展开突破性的探索。它不同于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的便捷化为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在硬件设施、管理模式、资源统筹和调配方面,又是全新的挑战。

线上课程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初步成型并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充分证明了它在这样特殊时期的时效性。在这过程中,全体研究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研究生们从思想上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尝试艺术类课程的全新教学模式,定会促进教学观念的变革。无论何种授课方式,让同学们“乐”在课堂,“乐”享课堂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后记......

线上课程形变意未变,回到教室仍然是师生们共同的愿望,但在当前返校复课仍有风险的情况下,在线教学依旧值得推广,它带给我们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便捷的参与方式,也带来了更加多元的学习资源,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最吸引人的还是课程内容本身,精品课程无论在哪种形式下都能吸引无数学子共赴“云端”。

在相隔千里万里的家乡

我们共赴云端课堂

传递的不仅是知识




还有无限的温暖与热爱!

—— 推荐阅读 ——

文案:赵钰茜

设计:leisurelyzs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