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属高校独一无二!华中科技大学坐拥这4个国家重大基地!

gong2022 2022-11-17 12:44:31 0

摘要:  ??科技创新平台是一所大学发展的''发动机'',见证了每一位科研人的付出与收获,本期推送,小编为大家介绍华中科技大学的四个代表性科技创新平台: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



??科技创新平台是一所大学发展的''发动机'',见证了每一位科研人的付出与收获,本期推送,小编为大家介绍华中科技大学的四个代表性科技创新平台: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了解一下学校强大的科研实力。如此强大的科研平台,在部属高校堪称''独一无二''。

1.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科技部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是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的学科交叉型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身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为科技部2003年批准筹建的首批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2017年获批组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中心现拥有60亩实验园区和4.8万平米''光电实验大楼'',已建成并即将入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新的光电信息大楼。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拥有包括8名两院院士(含兼职/双聘),1名海外院士在内的固定人员421名(含校内外共建单位)。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6名,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名,11余人次入选海外学会会士(Fellow)。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2个、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聘请了由76名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学院会士等著名海外大师和海外学术骨干组成的海外学术军团。

2004年至今,主持和承担各类项目课题3000余项,累计合同经费34.33亿元。其中包括973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千万级项目73项。获得各类科技奖励172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18项、省部级一等奖38项;拥有发明专利1438项(含国际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24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85项;专利转化总额达1.08亿元。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发表SCI论文5918篇。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相关院系共建''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并支持''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由中心支撑建设的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2个学科进入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A类。深度融入光电信息学科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并负责类脑智能与医学工程学科群等''双一流''学科(群)的建设。

研究中心始终把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开展前沿科学与跨学科研究,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同时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光电测试、光电行业标准建立,光电人才培养与培训等方面为''武汉中国光谷''和光电行业发展与产业化提供多方位的支撑与服务。

2.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正式成立于2011年3月28日,其前身为脉冲强磁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脉冲强磁场技术研究和强磁场环境下的基础科学研究,承担着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开放运行任务。

该装置于2008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10月建设完成,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其中脉冲磁场强度达到90.6T,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后世界上第三个突破90T大关的国家;研制了电容型、发电机型、蓄电池型3种不同类型脉冲电源系统,电源种类在世界同类实验室中最为丰富,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电容型、发电机型电源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二。该装置建设水平和速度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2014年10月,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验收委员会认为''装置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实现了国际领先,成为国际上最好的脉冲强磁场装置之一'',''PHMFF项目已按计划、按指标、按预算、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形成了高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和优秀的人才队伍,实现了开放运行,成效初显,潜力巨大''。

基于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中心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已经和美、法、德、日等国的多个世界知名实验室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冯·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教授在内的8位国际知名学者担任顾问教授,成立了由世界顶级科学家牵头组成国际咨询委员会。中心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培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4名,成功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已形成一支在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科研队伍。

中心依托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将为物理、材料、化学、生命科学等前沿基础研究提供极端实验条件,提升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强磁场科学中心;同时将不断发展脉冲强磁场新技术及其应用,挑战电磁极限、拓展强磁场应用,成为引领脉冲强磁场技术的创新中心和推动强磁场应用的工程中心。

3.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PGMF)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作为项目法人单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山大学作为共建单位。该项目也是落户华中科技大学的第二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设施拥有世界最精准的万有引力常数G的测量技术,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被誉为''世界的引力中心''。

PGMF以具备全球毫伽级、基准微伽级的重力数据获取、评估与应用能力为目标,主要建设精密重力测量基准台与检测系统,卫星、航空和水下重力探测环境模拟与物理仿真试验系统,以及全球高精度重力场数据处理系统,计划建成国际一流、综合指标国际领先的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并使之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力测量科学中心之一,为我国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及精密重力仪器研制、测量与应用研究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为解决固体地球演化、海洋与气候变化、水资源分布和地质灾害研究中的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并满足我国地质调查、资源勘探、国家安全等对重力数据和重力基准的战略需求,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4.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筹建,被誉为''中国制造2025''皇冠上的明珠。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以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为主体,面向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航空航天飞行器、航天火箭、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能源及海洋重大装备等国家战略和支柱行业,聚焦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分析、数字化制造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建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能力平台,为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关键领域研发核心工业软件和核心工艺装备、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以形成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华中科技大学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学校将依托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以''四颗明珠''为代表的华中大科研平台将会继续科学发展,为国家及人类的发展贡献更多科技智慧和力量。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